![]() |
![]() |
療法簡介![]() ![]() ![]() ![]() ![]() ![]() ![]() ![]() |
顏面神經麻痺的成因
顏面神經麻痺通常是病毒引起的急性症狀,患者常常是一覺醒來突然發現包括嘴歪、眼斜、眼睛無法閉合、喝水時常會漏出來、有些會附加味覺障礙或耳後痛的問題。
顏面神經麻痺可分為中樞型與週邊型兩種。中樞型常見於腦出血、血管栓塞或腫瘤等嚴重的腦疾病,顏面神經麻痺只是這些疾病的附帶症狀而已;而週邊型則顏面神經麻痺是主要症狀,一般說的顏面神經麻痺是指週邊型。
引起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有多種,最多的是貝爾氏麻痺 (Bell's palsy)及亨特氏症候群 (Hunt's syndrome)。貝爾氏麻痺則是被原因不明的病毒導致局部組織發炎或腫脹;而亨特氏症候群是因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顏面神經發炎而導致麻痺。其他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還有過度勞累、外傷或腫瘤、中耳炎手術的後遺症等等,甚至還有部份完全找不到原因。
|
顏面神經麻痺新療法:相應神經調節療法
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方法包括急性期服用類固醇、維他命、血液循環改善劑等藥物治療,還有電刺激、針灸、按摩、低能雷射、紅外線照射、超短波、顏面肌肉運動練習等,都是一般可以採用的方法,除了類固醇外,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其他方式有效。
顏面神經麻痺在急性期因為神經受損,所以症狀改善需要一段時間,第一星期類固醇只是控制發炎,使神經受損的程度減輕,接下來幾乎沒有什麼藥物是確定有幫忙的,所以大都只是開些維他命作為輔助,只能等神經自己的修復功能了。
依照傳統的治療方式,顏面神經麻痺大約有10~20%無法痊癒,只要超過三個月沒有恢復醫師就束手無策了,但是採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C.N.T.)來治療的病患中有許多是三年以上,甚至也有超過十年的,也都還有效果。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是經過神經電學檢查配合神經之間的調控規則,找出相對應的治療點,然後以脈頻共振治療儀產生模擬神經的傳導波,藉由神經與神經之間的協調機制,來導正失調的神經功能,使它所支配的組織器官的功能恢復。
因為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是針對顏面神經失調的治療點來做調整,所以效果比一般被動的藥物治療更直接,採用這種新的物理性療法,沒有侵入性,而且無副作用,對顏面神經的患者而言是一種效果快又安全的新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