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療法簡介 心醫主題發佈區 醫療資訊 媒體評論區 媒體報導 公佈欄 拉菲爾人本診所 系統管理 寫信給我

| 回上一頁 |
太常服用止痛藥 會導致習慣性頭痛
新進7天訊息中廣新聞網報導

荷蘭的一項研究發現,止痛藥是習慣性頭痛的主因。

荷蘭(萊登大學)的神經醫學專家(溫德爾)說,許多有習慣性頭痛的人,服用太多止痛藥,他的研究發現,止痛藥會有成癮的問題,習慣性頭痛的人,戒掉止痛藥之後,頭痛的問題也會跟著減輕。

溫德爾教授建議各國政府應該強制規定藥廠在止痛藥的包裝上,註明止痛藥會引發頭痛的警語。
一個月頭痛超過十四次,連續三個月以上,就可以認定為習慣性頭痛。

新聞評論:

叢帶型頭痛大都是發生於規律的時段,發作時單邊眼球部份還會充血、流眼淚、流鼻水,發作時不能躺下反而會更嚴重,這種表現在眼眶和頭部疼痛的神經血管功能障礙,主要發生於中年的男性病人,多在30∼50歲間,這是一種蠻罕見的頭痛,比較恰當的是經過檢查後再判斷是否為此種疼痛。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對於各種頭痛都有很好的效果,光點診所建議有此類困擾的患者,可以前來診所一趟,由院長親自為您診斷及評估。
寫封信給黃忠信醫師黃忠信醫師 留言於 2010/8/1 下午 10:37:55 IP:61.228.43.xxx TOP
 
新進7天回應[媒體報導]

關節炎止痛藥 長期用易得心臟病

中國時報【閻紀宇/綜合報導】 2011/01/13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可說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消炎止痛藥物之一,尤其許多長期為骨關節炎所苦的老人家,更是不可一日無此君,然而瑞士學者的最新一項研究顯示,長期每日服用這類藥物,可能會大幅升高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機率。

瑞士伯恩大學裘尼(Peter Juni)博士領導的團隊,針對七種常用的NSAID:布洛芬(ibuprofen)、奈普生(naproxen)、待克菲那(diclofenac)、塞來昔布(celecoxib,商品名「希樂葆」)、依托考昔(etoricoxib,商品名「萬克適」)、羅非昔布(rofecoxib,商品名「偉克適」)、羅美昔布(lumiracoxib),選出卅一項研究進行後設分析,共涵蓋十一萬六千四百多位受試者。

結果發現,長期服用依托考昔的受試者,心臟病發作與與中風的風險較服用安慰劑者上升三倍;服用布洛芬會上升兩倍,服用羅非昔布與羅美昔布則上升一倍。相較之下,奈普生和塞來昔布是較為安全的用藥選擇,不過仍需提防導致腸胃不適的副作用。

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研究人員強調,NSAID這類藥物如果只是短期、偶爾服用,倒是不必擔心引發心血管疾病。然而,如果老人家有需要長期服用,最好和醫師仔細討論利弊得失,選擇最適合自己狀況的藥物。

[媒體評論]

老一代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因為有傷胃、傷肝與傷腎的副作用,因此近年來開發出新一代藥物,這類藥物雖減輕了一些胃肝腎的副作用(還是會發生),但是研究結果卻顯示會傷心,也就是會產生心血管疾病的副作用。可見古云藥即是毒,既然不是人體所需的物質,多少都可能干擾生理的作用而產生副作用。

在臨床上採用藥物還有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也就是疼痛的部位無論是發炎或缺血,都有血液不流通的現象,所以吃進身體的藥物不容易到達疼痛部位,不但療效打折扣,還因此需提高使用的劑量,產生了"全身都泡在高濃度的藥裡,只有要治療的部位濃度最低"的困境,無形中更加強了副作用。

無論是肌筋膜疼痛、坐骨神經痛、五十肩或退化性關節炎等所有疼痛症,疼痛部位的血流不流通會導致發炎物質的堆積,進而刺激神經反射影響血液流通,同時也會使局部肌肉收縮,進一步壓迫血管,使血液循環更差發炎物質更堆積,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狀態。其實血管和血液循環是神經所控制的,透過調節神經的活性,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使堆積的發炎物質從局部組織帶走,並由身體自己的酵素系統代謝掉,所以比用藥物去抑制這些發炎物質的產生更有效,而且完全符合生理自然機能無副作用。
寫封信給黃忠信醫師黃忠信醫師 回應於 2011/1/23 下午 05:02:57 IP:114.137.85.xxx 回應本則訊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