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療法簡介 心醫主題發佈區 醫療資訊 媒體評論區 媒體報導 公佈欄 拉菲爾人本診所 系統管理 寫信給我

| 回上一頁 |
研究:腦部確實會壓抑不愉快記憶
新進7天訊息(法新社芝加哥十二日電) 記者:鄭詩韻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找到腦部壓抑不愉快記憶的區塊,可能為治療憂鬱症或創傷後壓力造成的失調指引出方向。

一世紀以來,記憶壓抑一直是心理學家爭論不休的概念,但神經科學家在這份研究中,運用腦部掃描來顯示,被要求排除令人不愉快記憶的志願者,腦部活動模式非常特別。

掃描顯示,神經科學家稱之為「認知控制席」的腦部前額葉皮質區,似乎有兩個區塊會一起作用,調節視覺皮質、海馬迴、杏仁核等處理記憶解碼與回想及情緒表達的後腦區塊。

調查人員在「科學」期刊上發表報告指出:「這些結果顯示,記憶壓抑確實存在,而且受前額葉皮質區控制,至少未罹患精神病者是這樣。」

十六名志願參加實驗者,拿到四十張照片,每張照片都有個不帶表情的人臉,搭配讓人情緒不安的畫面,如車禍、受傷士兵、電椅、暴力、犯罪現場等。

志願者記憶每張照片後,接受核磁共振掃描,接著看一張不帶表情的臉部圖片,再接受指引,主動回憶相關圖像,或主動壓抑。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領導作者德普說,掃描或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結果指出,志願者可以「部分控制有關情緒的記憶,藉關閉腦中特定區塊,停止回想特定記憶的過程」。

報告作者說,希望這份報告能帶動進一步研究,讓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畏懼症、強迫症,會回想起煩心事,出現侵入性或困擾性想法的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甚至促成相關藥物的研發。

德普說:「第一階段是去了解記憶壓抑如何影響健康人,以及哪種中和機制有效,接著就需要研究臨床病患的相同機制,了解為什麼這些機制並未適當運作。」

媒體評論:

人體內有二種途徑來調適壓力:一個是自律神經系統,另一個是內分泌系統,當這兩個系統失去平衡,就會產生慢性的問題,如果可以將失調的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調整回來,就可以有效改善失眠,並且提高抗壓性。相應神經調節療法這種純物理性的治療,不會有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不只是對自律神經失調的效果很好,而且對身體上不適的各種問題(胸悶、失眠….等等)都可以一起透過這種新的療法同時達到治療的效果,舒緩了身體上的不適後,的精神才會恢復,生活也才能早日回到正軌。
寫封信給黃忠信醫師黃忠信醫師 留言於 2010/8/2 上午 10:14:47 IP:61.228.37.xx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