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療法簡介![]() ![]() ![]() ![]() ![]() ![]() ![]() ![]() |
![]() | ![]() ![]() |
|
![]() | |
![]() | 台灣新聞報 2009/10/05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耳鳴可不一定是耳朵問題,說不定是腦部異常引起。根據美國最新研究顯示,當一個人正受耳鳴之苦時,大腦聽覺皮質區就會變得特別活躍。傳統上,有些醫師認為,耳鳴是耳朵有問題,現在,醫界逐漸相信耳鳴是大腦引起。 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年度大會,研究人員希望未來可以發展出標靶療法,有效治療耳鳴。 美國亨利•福特醫院(HenryFordHospital)研究團隊使用「腦磁圖儀」(MEG)檢測耳鳴患者的腦部神經,以及耳鳴發生時的大腦活動變化。大腦神經細胞活動時會產生電流,進而出現微小磁場,「腦磁圖儀」測量這些微小磁場,讓人更了解大腦神經細胞活動。 研究人員運用晶片,讓其中兩位患者的大腦直接出現電流聲響,以干擾耳鳴訊號。總共有17位耳鳴患者參與研究,另有10位患者沒有耳鳴問題。研究人員讓患者聽到各種聲音,當患者表示曾聽過這種耳鳴聲音,就會掃描患者的大腦。 根據「腦磁圖儀」測量發現,患者只有一隻耳朵出現耳鳴時,另一側的大腦聽覺皮質區活動量大增,若患者兩耳都有耳鳴,只要其中一邊大腦活動較強,反側耳朵所產生的耳鳴現象就會特別嚴重。另外,大腦邊緣系統也會影響耳鳴症狀。研究人員期望能更深入了解耳鳴現象,以找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媒體評論] 醫學研究如果無法利用動物模式來進行,往往很難獲得充分的證據來證明某種疾病的真正機轉,耳鳴就是其中之一。因為耳鳴是自覺性的,目前無法藉由任何儀器來監測,除非患者自己陳述有耳鳴,否則外人包括醫師都無從得知。更不可能培養出有耳鳴的動物來做研究。因此到目前為止,有幾種不同的耳鳴假說被提出,但是哪一種才對也無從證實: (1). 血清素(serotonin, 5–hydroxytryptamine, 5–HT)假說:動物實驗發現,血清素( serotonin )會抑制前腦的聽覺反應,當大腦血清素含量降低時,動物會產生聽性驚嚇反應增強的現象。因此,本假說推論耳鳴可能與大腦血清素不足有關。 (2).鴉片類胜肽(opioid peptides)假說:從側腦幹核傳到內耳道的螺旋神經節的神經樹突,除了會釋出乙醯膽鹼外,也會釋出鴉片類胜肽物質來增強聽覺靈敏度,以便動物應付危險狀態。 (3).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假說: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是中樞神經的抑制性傳導物質,聽覺系統傳入大腦聽覺區的訊號會藉由此物質抑制大腦聽覺區的神經活性,當末稍聽覺系統損傷時,此傳入性抑制作用減弱,造成大腦與聽覺有關的腦區不正常神經活動增強,因此產生耳鳴。 (4).耳蝸(cochlear)假說:因為耳鳴經常發生於各種內耳疾病,例如感音性聽障、梅尼爾氏症等,因此推測這類疾病產生的耳鳴可能來自於末梢聽覺系統,也就是耳蝸。 媒體報導的這個研究,有機會透過耳鳴患者的腦磁圖儀來觀察腦部變化,或許可以提供進一步的資料,做為耳鳴研究的參考。 ![]() ![]() ![]() |
![]() | [媒體報導] 嗡嗡嗡…治耳鳴 把握6周黃金期 聯合報 健康A10版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二月十七日 (陳惟華/拉菲爾人本診所副院長) 過年幾天放鞭炮、K歌,會不會有耳鳴的感覺?這只是短暫的耳鳴,休息一段時間就會好轉。也有不少人長期受耳鳴困擾。 耳鳴是在一耳、兩耳或頭部產生不愉快鈴聲、嗡嗡、轟隆、蟬鳴或汽笛聲等。耳鳴通常或多或少伴隨某種程度的聽力喪失。 最近西澳洲大學發表令人振奮的研究結果:能夠成功治療早期的耳鳴。非器質性病變的耳鳴和大腦自發性的神經活性有關,研究小組發現這種大腦自發性的神經活性是來自內耳所產生的神經訊息,因此專家們相信藉由減少內耳的訊號可以治療早期耳鳴。 研究小組在動物實驗中運用3種方法來減少內耳的神經訊號:移除內耳的耳蝸、冷卻內耳、和用藥物阻斷神經衝動的產生,發現可以將大腦增加的神經活性降回正常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臨床上採用「神經調節」方法來治療耳鳴已有超過5年的歷史,就是運用一種模擬神經傳導的波頻來調節內耳的神經活性,減少內耳的神經訊號,使大腦增加的神經活性降回正常。所以,這種不需吃藥、打針、或開刀的非侵入性的神經調節療法能夠安全有效治癒或減緩耳鳴。 不過,研究小組發現在6周之後,動物大腦產生神經活性的增加就變成和內耳輸入的訊號無關了。因此,耳鳴的治療必須把握在大腦建立不可逆地增加神經活性之前,即時迅速地減弱內耳傳入的訊息。根據治療經驗,耳鳴治療的黃金期應該超過6周;至於確切的黃金治療期,有待進一步研究。由於大腦神經活性的增加經常是因為暴露在巨大噪音,例如音樂、機器,或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因此,建議耳鳴的患者,除了應及早接受治療之外,也要遠離噪音的工作或環境,例如不要經常戴耳機聽音樂等;同時要調適身心釋放壓力,避免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內耳產生失衡的神經訊息,引發或加重耳鳴。 ![]() | |
![]() | [耳鳴治療經驗談] 耳鳴的發生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初期偶而發生,接著發生情形越來越頻繁,直到有一天變成24小時不間斷。耳鳴通常或多或少伴隨某種程度的聽力喪失,到後來幾乎都變成不可逆的永久受損。根據估計約有1/3的人會有耳鳴的經驗,而其中約1%的人會有長期嚴重的耳鳴。西澳洲大學的研究專家,在2009年12月份《神經科學》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非器質性病變的耳鳴和大腦自發性的神經活性有關,這種大腦自發性的神經活性是來自內耳所產生的神經訊息,因此專家們相信藉由減少內耳的這些訊號可以治療早期耳鳴。我們在臨床上採用「神經調節」方法來治療耳鳴已有超過7年的歷史,就是運用一種模擬神經傳導的波頻來調節內耳的神經活性,減少內耳的神經訊號使大腦增加的神經活性降回正常。 根據臨床治療的經驗顯示,耳鳴的產生與自律神經失調導致聽神經功能失調或受損有關。壓力是導致自律神經的元凶,高科技業雖然令人稱羨,但是所付出的健康代價也頗大,以下這位高科技新貴也在經過嚐試各種治療都無效的狀況下,採用這種新療法而獲得根本解決。 「我是一個在內湖科學園區上班的人,由於壓力很大,三年前開始有耳鳴跡象,並伴隨著失眠焦慮,多汗及眩暈.剛開始不以為意,後來越來越嚴重,2年前開始找尋國內著名耳鼻喉科專家治療耳鳴等症狀,檢查結果判定為內耳不平衡,吃了很多種西藥(如血管擴張劑,止暈止吐藥)只好了幾天就又犯了,持續治療了1~2年發現無效,於是趕緊找尋其他要藥方,中藥治療了半年也好轉有限.失望之餘,在網路查詢資料時看到黃醫師的逆行性神經療法,在半信半疑中前去治療,那時心中想,反正其他方法都試過無效,就試試看此療法.說也奇怪剛開始1星期並無顯著改善 (尤其是耳鳴),但其他如酸痛,睡眠卻進步很多,另外如慢性咽喉炎,多汗症及焦躁症等都有顯著療效.第三星期開始耳鳴逐漸獲得20%~30%的改善,而且是逐漸的穩定下來 連眼壓都逐漸降下來.現在我的第一個療程已經結束,開始進入第二個療程,想不到我的病因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其他醫院竟然沒有一個醫生檢查出來.感謝黃醫師的照顧,我現在開始對未來充滿希望, 也希望這個醫學上的大突破-----逆行性神經療法未來能夠造福跟我一樣有此痛苦的病友. 內湖科學園區 黃先生 2007/1/8」 開始出現耳鳴伴隨聽力的降低是一個警訊,身體已經告訴我們,內耳的環境已經處於一種不良狀態,如果持續不予理會,進一步惡化的後果就是耳鳴變大聲,聽力進一步喪失。許多患者在無助之下產生恐慌與絕望:「黃醫師您好: 在到您那邊做治療前,我以為這是絕症啦,聽力下降對一個年輕人來說真的是等於對未來是工作事業宣判死刑了,但在您那做完了一個療程之後,聽力有改善了,現在與人對話不再感到異常吃力,甚至10句有8句聽不懂得情況.目前與人對話中大部分都可以了解了,現在還要再做第2次療程,希望能改善更多,謝謝您挽救我的未來,能在工作上一展長才了.希望能更好些,恢復我的聽力. 江○○ 2006/2/10」 雖然耳鳴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但是也有已經發生時間比較久的也獲得改善: 「我耳嗚己經4年多一直困擾著,在求醫冶療過程中試過多種方法如大醫院的中西醫及民間療法,都無法達到較好的改善,日前在網路上看到黃醫師的網業簡介,就到光點診所評估及冶療,到今天己經笫10次冶療,我耳嗚己有較好的改善,耳嗚的聲音也較小聲,一星期中約有1-2天己無耳鳴情形,在此謝謝黃醫師 江俊○ 2006/1/3」 許多眩暈症會伴隨耳鳴及聽力下降,原因在於內耳的主要兩組神經為一組控制聽力,一組控制平衡,所以當內耳自律神經功能不良導致血流不正常時,就有可讓兩組神經都產生失調或受損,所以才會同時出現這些症狀,也因此被稱為梅尼爾氏症。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這些問題可以一併獲得改善: 「因為前陣子生病開刀壓力太大,今年四月中我突然發現自己的左耳持續性耳鳴及嚴重的耳悶塞,最可怕的是還伴隨著聽力下降。之後陸續去榮總耳科,分別做了二次純音及一些相關的聽力檢查,證實左耳低頻區的聽力喪失(右耳正常,就是因為這樣,兩耳落差大非常難受....第二次聽力檢查竟又往下掉一些)~~~~~>.<~~~~~~ ,我還年輕也還有工作,這些可怕的症狀(尤其是可能永久性聽力喪失....鳴.....), 對我來說真的是晴天霹靂,造成日常生活上相當大的困擾 (以前耳朵正常時從沒想過原來耳朵生起病來會是這樣的痛苦...之後甚至在只有幾步之遙的家人對話我都無法聽清談話內容,只聽的到鳴鳴鳴的說話聲音(伴隨複響. 聲音會重疊,聽到小小噪音耳朵會痛),人也變的不太愛說話了....:( 剛開始為了讓自己舒服些,都定時吃榮總醫生開的藥(血管擴張劑和抗眩暈),吃完二星期藥的某天清晨,竟出現天旋地轉及噁心嘔吐,又去拿藥吃了幾星期,不知是否因抗藥性,之後的藥就沒那麼有效了,沮喪之餘,我還是不死心!! 上網蒐尋各種可能的醫療方式,看到黃醫師的逆行性神經療法,就半信半疑估且一試(因為很多人都說聽神經受損是不太可能恢復的)。 第一星期(我一星期去三次)聽力沒什麼改善(老實說我也沒抱太大希望),倒是失眠問題改善了,黃醫生叫我把之前的藥先停了,我那時還以為停舊藥是因為和光點開的藥單有重疊;到了第二個星期的後段--重點來了,我發現我左耳的悶塞感竟漸漸的減輕了,我還傻傻的問黃醫生他開的那個血管擴張劑的藥可不可以先停(因為最近吃太多藥吃到怕;而且不吃擴張劑才知道逆行性神經療法有沒有效不是嗎?) 結果,黃醫生很驚訝的盯著我看,說他開給我的全都是單純的營養劑,沒有什麼擴張劑 @-@ 聽到此,我心理非常的高興,因為如果不用靠擴張劑就有正常聽力,那就代表...oh....thanks God!! 我的聽力恢復了,唯一只剩小小聲的耳鳴,而且尚在減輕中....:D 到目前為止已六月中,我很少失眠也沒再眩暈過了,至於耳鳴則非常的小聲,不仔細聽幾乎是聽不到的。 寫了這麼多,無非是想幫助那些和我同病相憐的朋友,因為我深知其中的痛苦!! 請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若能因此喚回健康,那才是真的值的高興的一件人生大事,你說是嗎?! ^_^ 小T 2007/12/17」 ![]() | |
![]() | [耳鳴應積極治療--除了尋求改善,還要避免惡化] 門診中經常聽到患者說他的耳鳴剛開始只是斷斷續續發生,也有說剛開始只是一邊的耳朵有耳鳴,更常聽到的是剛開始很小聲,但是來看診時已經是持續發生、兩耳都有,還有很大聲,甚至還伴隨眩暈或聽力衰退,已經影響到睡眠、情緒與聽力。因此,當我們深入探討耳鳴發生的原因後,可以得到一個很重要的結論,卻是大多數的耳鳴患者容易忽略的觀念,因而導致耳鳴達到不可逆的惡化程度,殊為可惜。 其實當你的耳鳴開始以斷斷續續、很小聲或單耳發生時,它已經發出了一個警訊,也就是你的耳朵環境已經進入一種不健康的狀態了,大多數是內耳血流過多或不足,而血流是自律神經所控制的,所以可以說是自律神經已經開始失調了。此時如不積極治療,將失去一個改善內耳環境的機會,不但失去治癒的可能,更失去一個避免進一步惡化的機會。如果你能夠把握機會,趕快把失調的自律神經調好,儘快改善內耳環境,並且找出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加以導正,就可以避免進一步惡化,甚至把握在發生的初期就加以治癒。奉勸您千萬不要忽視初期耳鳴所代表的警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