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療法簡介![]() ![]() ![]() ![]() ![]() ![]() ![]() ![]() |
![]() | ![]() ![]() |
|
![]() | |
![]() | 中時電子報【黃庭郁/台北報導】 嚴防跌倒!分析發現,老人初次使用安眠藥後的卅天內,發生嚴重跌倒意外、導致髖股骨折的風險,比一般老人高出五•八倍。醫師提醒,安眠藥對老人的「用藥風險」多了「跌倒」這一項,同住身邊親友要多留意。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分析廿萬筆健保資料,並分析其中六十五歲以上、因跌倒導致髖股骨折的老年病患過去一年內的處方用藥紀錄。 張家銘說,在廿萬筆健保資料中,找到四一八位因跌倒導致髖骨折的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主要集中在七十五歲到八十四歲。 分析他們過去一年內用藥處方紀錄顯示,有廿六•三%曾使用安眠藥,超過四分之一,高出沒有髖股骨折老人家的十五•二%。換算後,老人家因安眠藥導致的嚴重跌倒風險為一•七三倍。 資料也顯示,嚴重髖股骨折的老人收到安眠藥處方內的卅天內,都屬於發生嚴重跌倒「高危險期」,跌倒風險比一般老人高五•八倍。 張家銘指出,從研究中可發現,初次使用安眠藥的老人常因不識「藥力」而輕忽用藥後注意事項,服藥後變得迷迷糊糊而跌倒。另外,老人每日安眠藥劑量如果高於三毫克,跌倒的危險性也高,值得醫師開藥時注意。 新聞評論: 因為許多失眠症都是日常生活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因此針對失眠者應付壓力的方式採取認知行為調整,確實是改善失眠的好概念。同時解決失調的自律神經,以及消除這些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身體不適,將可以使失眠症獲得一勞永逸的根本解決。 人體對於壓力的刺激,會透過兩條途徑來因應調適,ㄧ個是自律神經系統,其作用是立即的;另ㄧ個是內分泌系統,其作用比神經系統慢。當壓力一直沒有解除,就會造成這兩個系統失去平衡,而產生慢性失眠的問題。如果可以將失調的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調整回來,就可以改善失眠,並且提高抗壓性。相應神經調節療法(逆行性神經療法)是ㄧ種新的療法,可以直接調整失調的自律神經,用來改善失眠,如果有其他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亦可以一併處理,是不想ㄧ直靠藥物治療(只是控制,非治療)者的新選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