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療法簡介![]() ![]() ![]() ![]() ![]() ![]() ![]() ![]() |
![]() | ![]() ![]() |
|
![]() | |
![]() | (法新社芝加哥三十日電) 記者:陳昶佑 根據一份今天公布的研究,要在晚上睡個好覺,可能簡單到只需動一下開關。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人員找出方法,藉著傳送無害的電磁信號,在睡眠中的志願者腦部激發出一般沉睡的人才會出現的緩慢腦波。 研究人員說,未來有一天,這個方法可能可以用來協助治療失眠,並且有助於「充電小睡」,亦即在短短幾個小時當中得到徹夜好眠的效益。 這項名為「穿顱磁刺激」(TMS)的實驗技巧,是利用磁場改變腦部活動。 這項技術無侵入性,通常是利用安裝在腦部附近的電磁圈。電流製造磁脈衝或磁場,穿過頭殼,在腦內引發微量電流。 在實驗中,調查人員發現,隨著每一道磁力的放射,睡眠中的志願者大腦立即產生第三與第四層睡眠階段才會出現的大型慢波。 威大麥迪遜分校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心理學教授唐諾尼說:「藉由一次脈衝,我們可以引發一次波動,而這種波動跟睡眠期間大腦通常產生的波動完全相同。」 唐諾尼說,這種電子輔助深眠是否確實會帶來益處,以及是否能強化人的表現與記憶,目前仍不得而知。研究人員計劃進一步展開研究。 這項研究刊登在今天出刊的「美國科學院公報」。 新聞評論: 因為許多失眠症都是日常生活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因此針對失眠者應付壓力的方式採取認知行為調整,確實是改善失眠的好概念。同時解決失調的自律神經,以及消除這些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身體不適,將可以使失眠症獲得一勞永逸的根本解決。 人體對於壓力的刺激,會透過兩條途徑來因應調適,ㄧ個是自律神經系統,其作用是立即的;另ㄧ個是內分泌系統,其作用比神經系統慢。當壓力一直沒有解除,就會造成這兩個系統失去平衡,而產生慢性失眠的問題。如果可以將失調的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調整回來,就可以改善失眠,並且提高抗壓性。相應神經調節療法(逆行性神經療法)是ㄧ種新的療法,可以直接調整失調的自律神經,用來改善失眠,如果有其他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亦可以一併處理,是不想ㄧ直靠藥物治療(只是控制,非治療)者的新選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