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療法簡介![]() ![]() ![]() ![]() ![]() ![]() ![]() ![]() |
![]() | ![]() ![]() |
|
![]() | |
![]() | 自由更新日期:2008/11/19 04:09 文╱尤誌君 乾眼症是門診常見疾病,病人的表現也非常多樣化,常見的主訴有眼睛酸澀、感覺疲勞、黏黏的,並有畏光、流眼淚、看物體模糊、無法長時間閱讀等困擾。 時常有病人因為常常溢淚(流眼淚)求醫,檢查起來並不是鼻淚管阻塞的問題,而是乾眼症作祟。有時給予一些眼睛滋潤的藥水便可以改善,但在跟病人溝通時,病人往往覺得:「我的眼淚已經過多了,哪還需要點人工淚液呢?」 其實,他們並不了解當眼睛過乾,乾到一定程度時,反而會誘發反射性的淚水分泌。所以,當能夠保持眼睛的濕度時,自然不會有溢淚的困擾。 造成乾眼症的原因很多,包括睡眠不夠、壓力過大,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長時間使用電腦、冷氣、暖氣,及內分泌系統的問題。 乾眼症在眼科是歸為一個慢性病的診斷,當有使用一些滋潤的藥水時,症狀會解除,但是停用後,又會有一些擾人的症狀,故醫師多會建議病人有症狀時,即需要以藥水來緩解。 有些乾眼症的病人,不單單只有乾眼的問題,還合併有嘴巴乾或關節炎的症狀,常需要會診免疫風濕科,看是否合併有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 乾眼症的治療大多以症狀緩解為主,以人工淚液來解除淚水不足的問題。人工淚液的種類眾多,有分液體類、凝膠類、藥膏類,視病人的使用頻率、次數及症狀輕重投藥。 較嚴重的病人建議做淚管燒灼術或淚管塞子的手術,以期能將淚水及藥水留在眼睛裡,不會經鼻淚管排出,因而減緩症狀及降低使用藥水的次數。當然,若乾眼是因其他原因如眼瞼緣炎、結膜炎造成,則須輔助消炎藥水。 此外,可以改善周遭環境來減少不適,如避開空調,不要直接吹風,設法提高室內濕度;使用冷暖氣時,旁邊置放一盆水;洗臉時,以蒸氣或熱毛巾敷眼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乾眼症嚴重時,會有角膜破皮、角膜潰瘍的危險,雖然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人工淚液,但還是建議要在醫師診斷下用藥。隨便使用眼藥水,若不慎使用錯誤,有可能造成眼睛的傷害,甚至青光眼的風險。 (作者為竹山秀傳醫院眼科醫師) 新聞評論: 乾眼症是控制眼睛與淚腺的自律神經失調,導致供應眼睛的血液不足,因此無法針對外界環境變化分泌適當的淚液,造成眼睛時常過度乾燥。但是當結膜與角膜因為缺乏淚液潤滑而摩擦刺激,又會刺激三叉神經造成神經反射,使淚液瞬間大量分泌而呈現淚眼汪汪。 傳統的治療都只是症狀治療,不外乎補充人工淚液、維他命A濕潤軟膏或將鼻淚管堵塞,並沒有真正針對病因加以矯正,所以不易根治。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是透過神經電學儀器檢查後,針對失調的自律神經加以矯正,就可以從根本的病因加以解決,不需長期倚賴藥物控制。 ![]() ![]() ![]() |
![]() | [乾眼症的主要原因與最佳對策] 累積越來越多的乾眼症治療經驗後,發現相當多的患者同時有肩頸過度緊繃的現象。治療過程中我們會同步將肩頸緊繃痠痛治好,結果卻發現除了乾眼症獲得根本改善之外,原先的頭昏沉、頭痛、專注力與記憶力不佳等現象也改善了,甚至連睡眠品質不好多夢也獲得改善。 從這個臨床治療現象的觀察,推論頭部各個器官的功能失調,經常會和肩頸過度緊繃同時存在,倒不是肩頸緊繃造成頭部血流不足,而是頭部與頸部的交感神經活性都過度亢奮,所以才引起整個頭部與頸部血流都不順暢,因此會同時產生各種症狀。在採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將過度亢奮的交感神經活性降低後,頭部與頸部的血流就會增加,各個器官的功能也會獲得改善。乾眼症的問題因為製造淚液的原料血流恢復正常,加上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可以讓控制淚腺的副交感神經活性提高,於是淚液開始恢復正常製造,就無需不斷以人工淚液或凝膠來暫時控制症狀。 從這個經驗來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每個乾眼症患者很早就陸陸續續出現各種症狀,只是一直都被忽略,直到出現乾眼症影響到生活與閱讀,才開始就醫治療,因為沒有藥物可以只針對失調的局部自律神經做調整,只好長期靠點人工淚液控制不舒服的症狀。如果在剛發生乾眼症時,只消極地點點藥水,而不針對真正的發生原因加以探究與解決,等身體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乾眼症也越來越嚴重,才忽然驚覺身體健康已經亮起紅燈,往往要花更大的力氣來解決問題,甚至有些問題已經到了無法完全復原的狀態,導致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往後的生活。因此,乾眼症絕對不純粹只是點點藥水這麼單純,最好找醫師做整體的自律神經評估,及早解決病因的根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