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療法簡介![]() ![]() ![]() ![]() ![]() ![]() ![]() ![]() |
![]() | ![]() ![]() |
|
![]() | |
![]() | 更新日期:2008/10/22 04:09 〔編譯魏國金/綜合二十一日外電報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本月初通過第一個非侵入式腦部刺激憂鬱症治療法—穿顱磁刺激(TMS)。不過研發公司Neuronetics表示,該療法並不適用於每位憂鬱症患者,而是提供服用抗憂鬱劑卻不見成效的病患新選擇。 華爾街日報描述TMS診療情形指出,患者坐在一張像是牙科專用的椅子上,精神科醫師在患者腦部放上一個金屬線圈,線圈發出的磁脈衝穿透頭皮與頭顱,在左腦的前額葉皮質區產生輕微的電流,刺激腦細胞活化。 TMS治療每次耗時四十分鐘,每分鐘射出約三千發磁脈衝,每週需進行五次治療,持續四到六週。重度憂鬱症患者約在數週後就會感覺情況好轉。 哥倫比亞大學腦部刺激部主任莉森比說:「患者的情緒、睡眠、胃口、活力與自信上都有進步。」 在美國、加拿大與澳洲等二十三個地區,針對三百二十五名患者進行的臨床試驗發現,有二十四%患者在接受TMS六週治療後,病情明顯改善,服用安慰劑者,則有十二%病情好轉。 TMS的副作用很輕微,大多是頭皮過敏與頭痛,不會出現一些抗憂鬱藥物所產生的體重增加、性功能方面副作用,同時也不會像使用在極重度憂鬱症病患的電療法,有記憶力減退、慌亂等現象。 TMS療法仍在發展階段,價格不便宜,一次療程費用在六千美元之譜(台幣約十九萬六千餘元)。美國約有五%的成人罹患重度憂鬱症,其中多達四十%的患者在服藥或進行心理治療後,病情仍不見起色。南卡羅萊納醫學大學喬治博士指出,國家醫學院將徵召兩百六十名患者,最快明年進行哪種病患受益最大、療程可維持多久等臨床試驗。 新聞評論: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可以經由體表的神經點,採用模擬神經的傳導波來調整失調的神經系統,可以治療各種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與憂鬱症。比穿顱磁脈衝方便簡單,價格也便宜許多,是目前台灣地區可以選擇的新療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