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療法簡介 心醫主題發佈區 醫療資訊 媒體評論區 媒體報導 公佈欄 拉菲爾人本診所 系統管理 寫信給我

| 回上一頁 |
懷孕憂鬱孩子發展遲緩風險大
新進7天訊息更新日期:2008/09/22 04:09
文/柯俊銘

以往文獻證實,婦女若出現產後憂鬱,未來新生兒易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際婦產科學期刊」的報告指出,即使新手媽媽們沒有產後憂鬱的困擾,但懷孕期間情緒普遍低落,同樣也會有類似的結果。

該研究係由英國西英格蘭大學兒童暨青少年健康中心的Toity Deave博士所主持,與布里斯托(Bristol)大學的心理學家合作,針對11098位孕婦與其生下的子女進行長期追蹤,目的在瞭解產前憂鬱與孩子身心發展狀況的關連性。

過程中,所有婦女個案除需提供基本資料外,還要在孕期的第18、32周,以及產後的第8周、第8個月接受憂鬱症狀的評估;其產下的孩子則在18個月大時,被安排去做一系列的測試,項目包括肢體動作、認知、情緒、社交等功能。

統計數據顯示,有14%的婦女產前出現憂鬱症狀,產後便恢復正常,而有9%的小朋友被鑑定出是發展遲緩,和同齡孩子相較下,部分能力落後許多,需要早期療育的介入。

◎進一步的分析摘要如下:

●相對於無產前憂鬱者,有產前憂鬱者產後持續出現憂鬱的風險高出達50%。

●從懷孕到產後一直都有憂鬱症狀者,比起都沒有憂鬱症狀者,其產下的孩子有遲緩現象的風險多出約50%。

●產前憂鬱與孩子的發展遲緩具顯著相關。當排除產後憂鬱的影響,只考慮產前憂鬱時,上述風險依然還有34%。

研究者表示,詳細原由並不清楚,雖有學者指稱,孕期具憂鬱症狀者,往後早產的機會較大,但這僅能解釋少數個案的情形。由於該結果涉及醫療、基因遺傳、社會環境或文化不利等多重因素,故仍需深入探討。

有鑑於「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建議孕婦的家屬、親友與負責產檢的醫護人員要提高警覺。若發現孕婦有不尋常的鬱悶、愁苦、哭泣等表現,應視情況轉介,接受心理衛生專業的協助,藉以緩解情緒問題對於當事人及孩子可能的傷害。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新聞評論)
憂鬱症的患者常因身體不適及心理情緒上的作用交互影響,而陷入惡性循環中,一般坊間的做法多半是使用藥物療法,但是由於懷孕中的婦女,並不適合使用任何藥物,不僅是因為藥物會產生副作用,更加上懷孕中荷爾蒙的影響,情緒會反復的惡化,常造成嚴重的後果。依照光點診所過去治療此類患者的經驗來看,相應神經調節療法這種純物理性的治療,不會有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不只是對自律神經失調的效果很好,而且對身體上不適的各種問題(胸悶、失眠….等等)都可以一起透過這種新的療法同時達到治療的效果,舒緩了身體上的不適後,的精神才會恢復,生活也才能早日回到正軌。
寫封信給黃忠信醫師黃忠信醫師 留言於 2010/8/1 下午 09:41:08 IP:61.228.43.xx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