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療法簡介 心醫主題發佈區 醫療資訊 媒體評論區 媒體報導 公佈欄 拉菲爾人本診所 系統管理 寫信給我

| 回上一頁 |
過動兒腦部額葉異常 行為問題矯治成效不佳
新進7天訊息教育廣播電台 趙經邦

為鼓勵患有注意力不足、或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透過治療和人際互動技巧的培養,重新獲得團體接納、建立自我價值。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舉辦第三屆元氣小子大賞,邀請家長、老師、好朋友一同想點子,改善過動兒的人際關係。主辦單位將依據改善計畫的內容,最高提供五千元獎學金。

調查發現有長期注意力不足、過動、和衝動症狀的孩子,多數在和班上同學相處容易動怒發脾氣、並且經常覺得同學在背後說壞話。導致這些孩子人際關係不佳,自信心低落、焦慮,甚至惡性循環影響就學就業,進而社會適應不良。但是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也喜歡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也願意主動和同學交流,並且在乎同學的看法。

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吳佑佑表示,注意力不足供動症是因為大腦額葉功能異常引起的慢性病。一般注意力不足、或是過動的孩子都是先由學校老師轉介,如果能依據科學評估、臨床報告,比較能說服家長願意面對孩子的困難,以及困難是因為疾病引起。並且診斷不代表吃藥,程度嚴重才需要藥物控制。而藥物控制也會有劑量調整的緩衝階段。

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正在舉辦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子的鼓勵活動,希望從醫療、家庭和學校三管齊下,協助孩子回歸正常的群體生活和學習刺激。相關活動辦法可以利用學會的網站查詢。

媒體評論:

目前科學家仍然沒有辦法很清楚解釋過動症的成因。可能是腦中接收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的接受器出現問題,沒辦法正常運作所導致的。另一個很有可能的原因則是腦中的多巴胺含量異常。或許是掌管注意力以及定力的大腦前額葉皮質區(anterior frontal cortex )出了問題 -這個區域的神經細胞,它們的多巴脫羧酵素不能正常運作而導致過動症的發生。 沒有被診斷為過動症的人最好不要服用藥物,因為沒有人知道藥物會有什麼長期性的影響;相應神經調節療法來調整失控的自律神經系統,打破神經失調因素和心理因素互相作用的惡性循環,可直接調理失衡的神經、內分泌及循環系統,不必靠藥物控制。
寫封信給黃忠信醫師黃忠信醫師 留言於 2010/8/2 上午 10:30:22 IP:61.228.37.xx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