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新聞網
精神緊張、壓力增加是現代人的通病,不過,專家說,人們只要每天花個十分鐘,設法放鬆自己,就能擺脫緊張狀態。
俄羅斯「讀者文摘」報導說,有七種方法可以選擇其中一項,每天花5到10分鐘,就能達到預期效果。
第一種是靜坐休息。靜坐時,心跳會放慢、血壓會下降,精神緊張的症狀會明顯改善。
第二是放聲大笑。大笑時,體內引起緊張的激素會下降,免疫力相對增強。
第三是欣賞音樂,可讓血壓和脈搏都很穩定。
第四是多想好事。負面情緒減少,就能減少精神負擔。
第五是走路散步。散步有助於人們平靜下來。
第六是放慢呼吸。以5分鐘時間,5秒鐘吸氣,5秒鐘呼氣,就能放鬆肌肉。
第七是輕鬆起床。鬧鐘響後躺在床上5分鐘,從腳趾、腳掌、小腿、大腿、臀部,直到上身、臉部肌肉,先繃緊再漸漸放鬆,就能有很好的放鬆效果。
(新聞評論)
壓力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沒有適度調適與提早警覺,就會開始出現身體的各種症狀。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弱點不一樣,所以出現的身體症狀也會不同,有的是頻尿(神經性膀胱),有的是拉肚子(大腸激躁症),有的是胸悶胃酸(胃食道逆流),容易焦慮的開始失眠、頭痛、耳鳴眩暈,甚至胸悶心悸,更厲害的甚至呼吸困難過度換氣、手腳頭皮麻木而暈倒,變成恐慌症。
當身體開始出現不舒服的症狀之後,比較謹慎的人開始找醫師檢查,但是逛遍大小醫院,做過許多檢查,明明全身都不舒服,卻都找不出病因,治療也無法痊癒,此時就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心裡的焦慮無助與身體的生理症狀交互影響,逐漸使這些問題變成慢性化,最後都歸到精神科去靠抗焦慮劑與抗憂鬱劑控制病情。情況好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適壓力獲得解除,身心問題也逐漸獲得緩解。狀況差的,甚至生活與工作都受到影響,使得壓力更加惡化,於是長期靠服藥渡日,過著品質不佳的生活。
只要了解這些身心問題的因果關係,平時懂得如何適度紓解壓力,當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時,也可以提早警覺並正確認知,採取有效的方法儘早將失調的自律神經導正,就可以避免掉入惡性循環的泥淖裡。
台大醫學院博士 拉菲爾人本診所 黃忠信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