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療法簡介 心醫主題發佈區 醫療資訊 媒體評論區 媒體報導 公佈欄 拉菲爾人本診所 系統管理 寫信給我

媒體報導返回前頁
孩子尿床可預防 餵母乳寶寶可減少尿床發生率
2007.04.17
中央廣播電台 記者:張嘉芳

孩子晚上睡覺經常尿床,讓不少家長感到相當困擾,孩子如果已經5歲卻還是常會尿床,小心可能是罹患小兒夜尿症。不過,根據美國研究發現,如果曾經完全以母乳哺育至少3個月以上的兒童,發生尿床的機率遠低於其他未哺育母乳的兒童,因此醫師建議家長,多讓寶寶吃母奶,才能避免孩子夜尿發生。

很多家長一早醒來發現孩子又尿床了,第一個反應除了生氣、還要換洗床單之外,也會擔心懷疑孩子到底得了什麼毛病,近來醫院門診中就出現很多家長帶著就讀國小的孩子前來就診、詢問關於夜晚尿床問題。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表示,小兒尿床是指小朋友過了可以控制自己小便的年紀,晚上睡覺會不自主尿在床上,通常5歲以上兒童的神經與膀胱功能發展逐漸健全,因此,如果超過5歲孩子還有夜尿情形,就可能是罹患「小兒夜尿症」。

潘俊申指出,造成小兒夜尿症的原因很多,包括泌尿系統、脊柱畸形、神經發展較慢、睡眠型態與膀胱未成熟與遺傳等因素,其中男生尿床比率比女生高,不過,根據美國最新研究卻發現,如果曾經完全以母乳哺育至少3個月以上的兒童,將來發生尿床的機率遠低於其他未哺育母乳的兒童,主要是因為母奶中含有較多的ω3及ω6脂肪酸,可以提升小朋友的腦部生長。

潘俊申說:『你有攝取到足夠的這些脂肪酸的話,小朋友他的腦部成熟度發育會比較好,那小朋友的腦部如果發育比較好、發育比較快的話,對於他這個晚上分泌像抗利尿激素啦,還有他對膀胱的一些回饋控制,相對的會比其他小朋友會好一點。』

要預防孩子尿床,醫師也建議家長,睡前儘量少讓孩子喝水,尤其是有利尿作用含咖啡因的碳酸飲料;另外,半夜可以把孩子叫醒去上廁所,以減少尿床次數與機會,同時白天儘量延長兩次小便的間隔時間,增加膀胱的容積,讓孩子學會如何控制尿床。醫師強調,小兒夜尿並非是治不好的疾病,只要家長與醫師耐心對待,才能有效解決兒童尿床問題。

新聞評論:

就過去採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治療尿床的經驗來看,多數尿床與睡眠深度過沉及喚醒機制失調有關,所以在睡夢中失去控制排尿的能力,尿濕了也不容易醒來。這種問題可算是睡眠障礙的一種,只要透過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治療,可以在短短一至兩個月內就治癒,不必長期接受效果有限又麻煩的行為療法。過去治療的個案從6歲到16歲都有,效果與年齡並無關係,都一樣有效。

台大醫學院博士 拉菲爾人本診所 黃忠信醫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