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8/01/11 04:39 黃庭郁╱台北報導
衛生署要求加註警語的ketorolac非類固醇止痛注射與口服藥物,是目前醫療院所在急診、或一般手術後病患傷口疼痛時,最常用的止痛藥物。專家說,這類藥物止痛效果明顯,又不像嗎啡等管制類藥品有成癮、呼吸抑制等副作用,醫師、病患接受度都很高。
但或許因為使用上的管制不如嗎啡類藥物嚴格,用藥時的警戒心也降低,提醒醫師用藥時,特別是靜脈注射這類藥物時應留意患者反應,才能在發生過敏性休克時及時搶救。
台大醫學院麻醉科教授孫維仁說,臨床上使用的止痛藥物如以管制藥品(如嗎啡)與一般的非管制藥品分類,ketorolac就屬於目前非類固醇類止痛劑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這類成分藥物在國內使用至少已有十年以上,主要用於中、重度疼痛患者短期止痛,從急診病患因尿路結石引發的嚴重疼痛、到手術後患者的疼痛緩解都有。
振興醫院藥劑科主任黃劍銘說,因為止痛效果好,又沒有嗎啡類藥品會有的呼吸抑制、成癮等問題,加上使用時不需要層層報備,醫師很習慣使用,相對的可能會降低其戒心。
孫維仁也提醒,使用ketorolac類止痛劑、尤其是透過靜脈注射給予時,應隨時注意病患反應並提供患者必要的急救環境。文獻指出,歐洲一份超過萬人的用藥研究顯示,使用ketorolac類藥物,患者有一.三八%可能產生嚴重副作用,包括千分之一七死亡率。也因為逐漸增加的各項副作用,包括胃腸道、手術部位出血,急性腎衰竭及過敏反應,該類成分藥品已逐漸自德、法市場退出。
媒體評論:
藥物畢竟屬於非人體自己所製造與代謝的外來化學物質,雖然經過一定程序的動物試驗與人體臨床試驗,但是還是可能產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能夠不使用,最好還是避免。疼痛會造成神經反射,進而使血管與肌肉收縮,使得局部造成疼痛的發炎物質堆積,而出現問題,藥物治療又會引起副作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是從人體分佈的神經去治療關節肌腱的發炎部份,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這種新療法可以直接調整神經系統,進而使局部血流改善,流通的血流會帶來身體自然的抗發炎物質,不必靠止痛藥就可以輕易將發炎物質代謝掉,效果快而且沒有副作用。
台大醫學院博士 拉菲爾人本診所 黃忠信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