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 張翠芬 台北報導
一位40出頭就罹患尿毒症的女性患者,目前洗腎已長達5年時間。她從年輕時就一直有頭痛的毛病,一直以服用止痛藥解決,時間長達數十年之久,前幾年她逐漸意識到身體機能退化,趕緊做體檢也看了幾家醫學中心,但總被告知一切正常。因為擔心長期服西藥可能會造成肝腎功能受損,於是改服中藥,孰料最後還是不知不覺間發生慢性腎功能衰竭,目前須以洗腎來維持身體機能平衡。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江守山醫師表示,這位患者除了長久以來受到各種環境、食品潛在毒素汙染,最主要的還是長期依賴止痛藥,讓原本受到毒化殘害的身體器官功能雪上加霜,再加上患者曾長期不眠不休的照顧家人以及個性律己甚嚴,責任感強烈不為現實所屈服,使得身心承受巨大壓力,最後終致身心俱疲發生器官功能衰竭。
由於腎臟是在機能低於25%後才會出現異常,江醫師建議,在腎臟發生器質性病變,慢性腎功能不全或是腎衰竭之前,患者應及早接受身心靈全方位的治療,將有機會幫助病人機能恢復。
媒體評論:
藥物畢竟屬於非人體自己所製造與代謝的外來化學物質,雖然經過一定程序的動物試驗與人體臨床試驗,但是還是可能產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能夠不使用,最好還是避免。疼痛會造成神經反射,進而使血管與肌肉收縮,使得局部造成疼痛的發炎物質堆積,而出現問題,藥物治療又會引起副作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是從人體分佈的神經去治療關節肌腱的發炎部份,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這種新療法可以直接調整神經系統,進而使局部血流改善,流通的血流會帶來身體自然的抗發炎物質,不必靠止痛藥就可以輕易將發炎物質代謝掉,效果快而且沒有副作用。
台大醫學院博士 拉菲爾人本診所 黃忠信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