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療法簡介 心醫主題發佈區 醫療資訊 媒體評論區 媒體報導 公佈欄 拉菲爾人本診所 系統管理 寫信給我

媒體報導返回前頁
《專家觀點》運動產生腦內啡 變快樂
2008.06.14
更新日期:2008/06/14 16:50 張家銘(憂鬱症防治協會秘書長)

張家銘(憂鬱症防治協會秘書長.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運動為何可以使人快樂?根據研究發現,持續性的運動,可以使人分泌腦內啡 (endorphin),腦內啡是一種類嗎啡荷爾蒙,可以使人產生欣快、放鬆、止痛的效果。

有人認為,長時間運動把肌肉內的糖原用盡,只剩下氧氣,腦內啡便會分泌。這些運動包括跑步,游泳,越野滑雪,長距離划船,騎單車,舉重,有氧運動舞或球類運動。

愛運動的人常會說自己上了癮,張家銘說,臨床上,常有病患會說不運動就全身不舒服,也有人研究發現,平常有運動習慣的人,突然不運動,確實有戒斷症狀,覺得渾身不舒服。不過上癮的定義還有耐受性,必須加重分量才能達到原本的滿足,而運動上癮沒有耐受性問題,不會非「越做越多」不可。

不過,腦內啡不是來自體外的物質,因此「運動上癮」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值得鼓勵多從事的行動。除了腦內啡的解釋之外,運動是個時尚又健康的活動,社會給予運動者正面的肯定,讓運動的人也能自我肯定,也強化運動者的意願。

多運動 紓解心理壓力

對於嚴重憂鬱的病患,因為缺乏動力,鼓勵運動反而會加重病患心理壓力,最好是在藥物治療後,再加上運動帶動情緒,讓心理情況朝正面發展。

新聞評論: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可以經由體表的神經點,採用模擬神經的傳導波來調整失調的神經系統,可以治療各種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與憂鬱症。比穿顱磁脈衝方便簡單,價格也便宜許多,是目前台灣地區可以選擇的新療法。

台大醫學院博士 拉菲爾人本診所 黃忠信醫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