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 】 邱俊吉/台北報導
我國的腎臟病人口愈來愈多,醫師指出,台灣慢性腎臟病患可能已破80萬人,而末期腎臟病的新增個案,其成長速度更是世界首位,未來若不加強防治,將成全球最大的腎病王國。而台灣腎臟病人之所以多,醫師研判,可能和某些民眾缺乏良好用藥習慣所致。
腎臟病患增加,其實不只我國,全球都如此,但有鑒於國人腎臟病罹患率年年攀升,衛生署今舉行「腎臟病防治及研究方針論壇」,邀集專家研討國人腎病高盛行率、高發生率的原因。
高雄醫學大學教授黃尚志說,台灣末期腎臟病在2002年的罹患率為百萬分之365,已是全球第一,目前則約有4萬人得靠洗腎、換腎度日。
我國的初期腎臟病患更多,黃尚志指出,尚未進入洗腎階段,但已出現腎病變的慢性腎臟患者,國內約80萬人,而台北榮總腎臟科主任楊五常更推測,國內不久後便將有10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
國人為腎臟病付出沈重代價,統計發現,腎炎、腎徵候群及腎變性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8名,為此健保支出也高,僅91年的洗腎健保費用便有245億元,高於癌症(新聞、網站)的236億元。
糖尿病是國內腎臟病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而黃尚志更認為,這是導致末期腎臟病增加的主因,過去糖尿病患往往死於心血管疾病,但隨著醫療水準進步,許多糖尿病人免於心血管惡化,不過腎臟衰竭卻不可避免,因此也使得國內末期腎臟病患成長明顯。
國人用藥習性不好,也可能是腎臟病患多的原因,黃尚志表示,馬兜鈴酸已被證實可能導致腎間質纖維化,衛生署已禁用某些含馬兜鈴酸的中藥,但長期濫用西藥,也會造成腎臟負擔。
對於末期腎臟病,黃尚志強調,由於腎臟病初期症狀多不明顯,而需要切片時,患者往往又很抗拒,所以未來應建立腎臟病保健機構,及早治療,才能有效抑制末期腎臟病患的增加。
媒體評論:
這是值得國人及社會深思的議題,但是一直以來治療處方以藥物為原則,亦是一種常態就醫習慣,之後所引起的身體副作用又再造成醫療上另一種負擔,也感到遺憾!藥物畢竟屬於非人體自己所製造與代謝的外來化學物質,雖然經過一定程序的動物試驗與人體臨床試驗,但是還是可能產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能夠不使用,最好還是避免。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為安全、非侵入性、無副作用且療效迅速的療法。其作用轉機是經由改善神經調節能力,促進局部微循環,是比較根本地調節體質,使身體恢復健康,身體健康就有能力抵抗疾病、承受壓力,並快速從失去平衡的病態中恢復。
台大醫學院博士 拉菲爾人本診所 黃忠信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