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療法簡介 心醫主題發佈區 醫療資訊 媒體評論區 媒體報導 公佈欄 拉菲爾人本診所 系統管理 寫信給我

心醫主題發佈區返回前頁
快速無副作用的疼痛新療法
2016.12.09

台大醫學院博士 拉菲爾人本診所 黃忠信醫師



一、無人不痛

肌肉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問題,每個人ㄧ生中總不免出現肌肉及關節疼痛現象,而到醫院求診的肌肉疼痛病人,通常主訴持續性疼痛或反覆性發生。

肌筋膜疼痛可因肌肉本身或其周圍組織長期重複受傷,或者因壓力、情緒、姿勢不良、身體機制及心理因素所造成。

肌肉疼痛的發生機轉最後會形成一種叫做筋膜循環(myofascial cycle)的惡性循環(viscious cycle)狀態,使疼痛症狀持續存在,甚至變成慢性疼痛。其過程是任何原因造成微小創傷(minor trauma),會使肌肉之局部血管收縮,引發肌肉的痙鑾(muscle spasm)而產生肌肉變化。接著肌肉發生多發性甚至持續性異常收縮,會促使肌肉病變更加嚴重,於是肌肉會變短,而不舒服的感覺會引起情緒的不安,進而使微小創傷更進一步惡化,肌肉血管收縮更厲害,於是整個惡性循環就形成了。如果只有肌肉的變化,就形成肌筋膜症候群,如果肌肉發生持續性收縮,則可能造成其連接的脊椎及骨頭關節面損傷及韌帶的拉傷,進而誘發關節病變。


二、傳統的疼痛治療

一般治療不外乎給予止痛、消炎、鎮靜、肌肉鬆弛等藥物,復健科採用物理性療法如熱療、電療等。而疼痛科還會採取各種神經阻斷術,包括壓痛點神經阻斷術、上肩胛神經阻斷術和星狀神經節阻斷術等來治療。此外中醫會採用推拿、拔罐、針灸等方式。

這些治療的方式,大致透過消炎與止痛的方式,除了緩解疼痛,也可使血管擴張、血液流量增加,有效的帶走積存的乳酸;並使肌肉鬆弛,達到改善循環障礙的功效。


三、快速無副作用的疼痛新療法

由疼痛的發生機轉來看,打破肌筋膜惡性循環是根治疼痛的最高指導原則。但是目前各種疼痛治療的方式都有其侷限性與副作用,對於慢性疼痛也大都只能控制無法治癒,原因在於無法真正解除這個惡性循環。

而疼痛惡性循環的一個最重要的節點就是神經系統,其中最重要的是疼痛感覺神經與調節局部血液循環的自律神經,如能把這兩個神經系統調整正常,自然就可以阻斷這個惡性循環,也才能根本解決疼痛問題。採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治療疼痛症就是基於這個原理,所以才能獲得快速又根本的療效。

根據臨床病人的治療經驗,這種療法十分迅速,往往治療一小時內疼痛就減輕許多,而且幾次就完全恢復。此種治療方式是經由修復損傷組織而達到消除發炎與解除疼痛,不同於藥物往往只是針對症狀消炎止痛,是無法承受藥物副作用或不想吃藥患者的最佳選擇。

---------------------------------------------------------------------------------------------------
[肌筋膜疼痛症治療經驗談]

現代上班族長時間坐辦公室吹冷氣打電腦,如果缺乏運動的習慣,很容易產生肌筋膜疼痛症。根據研究顯示,由於神經傳導物質活性的增加造成調控肌肉血液循環的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患部血流減少是慢性疼痛的主因。肌肉長期血流不良造成乳酸代謝物和神經疼痛物質堆積而造成肌肉筋孿和疼痛,結果又加重肌肉血流障礙的惡性循環。肌筋膜過於緊繃會更進一步擠壓血管,使血流更不足,所以肌筋膜疼痛的患者經常會伴隨自律神經過度亢奮,如耳鳴眩暈、流淚、心悸、失眠焦慮等症狀。

肌筋膜疼痛症採用藥物做症狀治療,效果大都只是短暫的,甚至會陷入一種極為矛盾的策略與死胡同。因為血液循環不良與疼痛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狀態,所以吃藥打針進到身體的藥物很難到達需要治療的疼痛部位,我們經常向患者說明藥物治療的盲點:「全身都泡在藥裡面,只有我們要治療的部位的藥物濃度是最低的,於是要再增加藥量,造成更大的副作用。」難怪止痛藥會造成胃腸潰瘍出血,影響腎臟排水造成水腫,最近的研究更證實會提高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

從疼痛的發生機轉來看,打破肌筋膜惡性循環是根治疼痛的最高指導原則,而疼痛惡性循環的最重要的調控點就在自律神經系統,也就是只要讓調控血液循環的自律神經恢復正常運作,就可以阻斷這個惡性循環,透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將發炎與致痛物質代謝掉,同時解決發炎與疼痛問題,局部腫脹或缺氧消除了,肌肉也放鬆了。我們採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治療疼痛症就是基於這個原理,不但治療效果好又快,也比較根本治療。

對於所謂「疼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的肌筋膜疼痛,如果不積極處理,時間久了會影響睡眠作息與工作,甚至因為肩頸部與腰部肌肉都是以肌筋膜及韌帶連結到脊椎骨,長期肌肉緊繃的拉扯力量會造成脊椎長骨刺,骨刺進一步再刺激神經與軟組織,使疼痛與肌肉緊繃惡化,甚至脊椎承受壓力過大而造成椎間盤軟骨突出,嚴重的非開刀不可。

肌筋膜疼痛部位每個患者不同,最多的是上班族的肩頸痛,以下這位是高科技業電腦繪圖主管:「之前因為肌膜疼痛無法專心上班,還常常因為疼痛睡不著,剩至連累到工作進度,後來去到光點診所治療真的改善很多,我一個星期坐高鐵3趟去治療,治療了2個月真的效果很好,現在整個人好很多了,但是因為最近工作繁忙暫時無法再過去,但是我還是真的很感謝黃醫生,本來擔心會無法在工作的我又繼續奮鬥囉,幸好有您才可以幫助更多人~~~
衷心感謝
楊○○ 2007/8/13」

這位上班族的狀況也頗為典型:「因工作的關係長期累積肩頸緊繃及手臂疼痛,雖然看過中、西醫及民俗經絡推拿、復健整椎等治療有些許改善。可是在2008年底時手經常又麻又痛,尤其晚上睡覺時手麻痛脹熱到醒過來,一晚好幾次,真是苦不堪言。
幸好朋友表妹介紹來到「拉菲爾人本診所」就醫,不用吃藥、打針,用非常輕鬆舒服的【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我經過密集三天治療,晚上麻痛次數減少了,因過年前較忙而停止。竟在大年初一早上被麻痛漲醒過來久久不消退,用熱水敷泡都沒用,初五診所開始就趕快去密集的每天去治療,已經過一個療程現在晚上睡覺不會因手麻痛而醒,只有時手指末稍會麻麻、肩頸也較鬆。繼續進入第二次療程。
希望我的治療心得分享,能令跟我一樣病痛的病人來嘗試不同的治療而改善病痛。
2009•2•22 患者上官女士分享」

足底筋膜炎也頗為常見,因為全身力量都加諸在腳上,導致這種病不易治好,反覆發生甚至造成無法走路出門,還有嚴重到傷到神經,產生神經病變的神經性疼痛,各種藥物都無效。來診的患者大都以嚐試過各種治療:「我的筋膜炎疼痛至今已經3年了.每當早上起來下床那一刻.真是痛苦萬分.之前也嚐試雷射方法.大醫院也治療多趟.到後來也沒效果了.害我最喜歡的爬山運動也禁止了.最近在網路看到光點診所有治療這方面.就火速前往.在黃院長的逆行姓神經治療下 .如今已一個月.效果是我早上起來已不會痛了.走路也可以改善痛處了.雖然腳底路只要走遠點.還是會酸.不過跟之前差很多.

在此要感謝黃院長.也希望跟我有相同症狀能看到這篇心得留言.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平安幸福........
黃存○ 2006/1/11」

運動傷害也是造成肌筋膜疼痛的常見原因,也些傷害甚至會嚴重到影響作息與生活:「我是位於南部科技大學的碩士班學生,
在八個月前因劇烈運動創傷胸部、肋軟骨等器官組織,
求診於許多復建的中西醫診所、吃過各式各樣的傷藥,
但猶如石沉大海,不見任何止痛起色;疼痛依舊日復一日的持續中。
偶然在Internet的搜尋中發現「光點診所」,
抱持一線希望的求診;在第一階段的療程中,
可以感受到日以繼夜的疼痛煎熬有了舒緩與改善,
讓我有信心的進行第二階段的療程;一般的中西醫診所
對於我的疼痛已經束手無策,說真的一直打針吃藥止痛也不是長久之計;
上大醫院求診需要浪費掉大排長龍的時間,說真的自己也不是這麼空閒;
曾經也想過開刀解決疼痛的心情,但開刀產生意想不到的代償副作用,
又該怎麼辦呢?

再一次又一次的絕望中,光點診所讓我看到一群極富愛心的醫生以及
護士消除毎位患者身上的神經系統疾病。

張立○ 2006/1/14」

疼痛與各種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一起出現在門診種也十分常見,這些問題可以一併採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同時解決:「左腳小指邊發麻將近四年,終於奇蹟般的改善
近幾年來,我的身體接連出現一些狀況,包括持續4年的左腳小指邊發麻、持續3年的手肘疼痛、以及2年來手指的皮膚疼痛演變到指甲與肉交界處自發性的疼痛,先後到各大醫學中心看過,也做了非常多的檢查,但始終找不出原因,朋友經過光點診所大樓樓下,看到光點的廣告,也上網看了光點的介紹後,建議我可以去試試看。
95.9.16抱著姑且一試的想法來到光點接受黃醫師第一次的診斷,黃醫師告訴我這些疼痛的起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接受一個月的治療應可恢復。在持續將近一個月的療程中,腳的發麻感覺已有70%的改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小的過敏性鼻炎和手腳冰冷的問題,也意外地獲得改善。雖然疼痛至目前為止並未完全解除,但是在幾次的治療後,能有這樣的改變,我已經覺得相當滿意。
黃醫師認真研究新療法的精神及貢獻,真的令人佩服。

如果您也同樣有檢查不出的病痛,經過了大小醫院及中西醫的就診仍查不出病因,請來試試這樣的療法,不要放棄希望。

西醫面對疼痛,一般來說會開止痛藥及鎮靜劑等,這樣的方式會讓身體更虛弱,降低免疫力。而復健科的復健也須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看到些許療效∼
運用科學的逆行性神經療法,來調整失衡的身體狀態,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看到極佳的效果。身體是需要保養與愛惜的,如果因為生活的壓力及習慣,造成身體對自己抗議,就該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目前的我,對於本來已經呈現放棄治療的疾病,充滿了希望。人身體的病痛減少了,視野就會更開闊,對未來充滿信心!
感謝黃院長的用心,讓每位病患點燃希望之燈,真心的感謝!

願 大家平安 喜樂

葉小姐 2006/10/14 」

流行音樂天王麥可傑克森因疑似止痛藥物混用而不幸早逝!不少中外明星如李小龍、瑪麗蓮夢露和貓王等,都難逃藥物過量之害而驟然去逝,不勝唏噓。此外,國人亂吃止痛藥也是造成台灣腎臟病高居世界之冠的原因,最近的研究更顯示止痛藥會提高心臟病與中風的機率,民眾還是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藥才好。

--------------------------------------------------------------------------------
[媒體報導]

關節炎止痛藥 長期用易得心臟病

中國時報【閻紀宇/綜合報導】 更新日期:2011/01/13 02:45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可說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消炎止痛藥物之一,尤其許多長期為骨關節炎所苦的老人家,更是不可一日無此君,然而瑞士學者的最新一項研究顯示,長期每日服用這類藥物,可能會大幅升高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機率。

瑞士伯恩大學裘尼(Peter Juni)博士領導的團隊,針對七種常用的NSAID:布洛芬(ibuprofen)、奈普生(naproxen)、待克菲那(diclofenac)、塞來昔布(celecoxib,商品名「希樂葆」)、依托考昔(etoricoxib,商品名「萬克適」)、羅非昔布(rofecoxib,商品名「偉克適」)、羅美昔布(lumiracoxib),選出卅一項研究進行後設分析,共涵蓋十一萬六千四百多位受試者。

結果發現,長期服用依托考昔的受試者,心臟病發作與與中風的風險較服用安慰劑者上升三倍;服用布洛芬會上升兩倍,服用羅非昔布與羅美昔布則上升一倍。相較之下,奈普生和塞來昔布是較為安全的用藥選擇,不過仍需提防導致腸胃不適的副作用。

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研究人員強調,NSAID這類藥物如果只是短期、偶爾服用,倒是不必擔心引發心血管疾病。然而,如果老人家有需要長期服用,最好和醫師仔細討論利弊得失,選擇最適合自己狀況的藥物。

---------------------------------------------------------------------------------------------------
[媒體評論]

老一代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因為有傷胃、傷肝與傷腎的副作用,因此近年來開發出新一代藥物,這類藥物雖減輕了一些胃肝腎的副作用(還是會發生),但是研究結果卻顯示會傷心,也就是會產生心血管疾病的副作用。可見古云藥即是毒,既然不是人體所需的物質,多少都可能干擾生理的作用而產生副作用。

在臨床上採用藥物還有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也就是疼痛的部位無論是發炎或缺血,都有血液不流通的現象,所以吃進身體的藥物不容易到達疼痛部位,不但療效打折扣,還因此需提高使用的劑量,產生了"全身都泡在高濃度的藥裡,只有要治療的部位濃度最低"的困境,無形中更加強了副作用。

疼痛部位的血流不流通會導致發炎物質的堆積,進而刺激神經反射影響血液流通,同時也會使局部肌肉收縮,進一步壓迫血管,使血液循環更差發炎物質更堆積,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狀態。其實血管和血液循環是神經所控制的,透過調節神經的活性,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使堆積的發炎物質從局部組織帶走,並由身體自己的酵素系統代謝掉,所以比用藥物去抑制這些發炎物質的產生更有效,而且完全符合生理自然機能無副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