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七歲小女孩也會頭痛!國內一項有關偏頭痛評估調查報告今天出爐,結果發現,參與該研究的642名頭痛病患中,竟然包括了一名年僅七歲的小一女孩,年紀最大者為90歲,頭痛病史超過一甲子。
該項名為亞洲地區偏頭痛評估調查的臨床研究,收案病患多達4000人,目前正在亞洲八個國家進行,台灣地區則有89名醫師參與,共有642名病患加入研究,台灣負責醫師為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署君。
統計資料顯示,女性比較容易頭痛,在642名頭痛患者中占了七成之多,大部分頭痛的原因不明,只能研判與個人體質有關,頭痛病史非常久,很難根治,五成以上頭痛時間超過三年,甚至有人頭痛了60年。
在發作頻率上,平均一個月有五天以上嚴重頭痛,每個月嚴重頭痛發作次數為4.3次,並且五成患者因為頭痛而無法參加社交活動、或是無法上學、工作或操持家務,三成曾因頭痛不堪,而求助急診。另外,七成六頭痛患者有使用止痛藥的習慣,幾乎只要頭一痛,就吃普拿疼、腦新等止痛藥;只有7%的病患使用預防性藥物。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全台約有10萬至20萬人是天天頭痛,甚至有人天天吃止痛藥,據統計,台灣民眾一年吃了一百多億元的止痛藥,有些人為了治療頭痛,跑遍各大醫院,但頭痛問題還是沒法解決。
保守估計,台灣地區嚴重偏頭痛的盛行率約為3%,換句話說,全台約有10萬至20萬人是天天頭痛,必須天天服用止痛藥。
為了降低頭痛不適,有些民眾嘗試熱敷、冰敷、休息、睡覺、心理治療,王署君表示,除了預防性用藥之外,冰敷是目前舒緩頭痛最有效的方法。
媒體評論:
藥物畢竟屬於非人體自己所製造與代謝的外來化學物質,雖然經過一定程序的動物試驗與人體臨床試驗,但是還是可能產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能夠不使用,最好還是避免。疼痛會造成神經反射,進而使血管與肌肉收縮,使得局部造成疼痛的發炎物質堆積,而出現問題,藥物治療又會引起副作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是從人體分佈的神經去治療關節肌腱的發炎部份,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這種新療法可以直接調整神經系統,進而使局部血流改善,流通的血流會帶來身體自然的抗發炎物質,不必靠止痛藥就可以輕易將發炎物質代謝掉,效果快而且沒有副作用。
台大醫學院博士 拉菲爾人本診所 黃忠信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