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返回黃忠信的心醫園地
療法簡介 心醫主題發佈區 醫療資訊 媒體評論區 媒體報導 公佈欄 拉菲爾人本診所 系統管理 寫信給我

媒體報導返回前頁
150萬國人 受偏頭痛糾纏
2005.07.30
【聯合新聞網 記者薛桂文/報導】

國內15歲以上人口估計十分之一患有偏頭痛,相當於150萬人受其困擾;但最新調查發現,多數人習慣在發作時使用止痛藥,會用藥預防頭痛者僅7%,顯示國人對偏頭痛的處理仍有改善空間。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署君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表報告,指偏頭痛盛行率高,但診斷、治療卻普遍不足,患者常被誤為中風、感冒、鼻竇炎或情緒緊張所致,往往影響生活、工作、上學、社交,成為失能的重要原因。

根據國內五十多家院所合作的一項調查,蒐集了神經科主訴頭痛的600名病人,其頭痛史平均3年,每個月發生4、5次之多,超過半數已影響生活作息、工作、上學,其中六成的人可確定為偏頭痛,但之前曾被如此診斷者卻僅35%。

此外,四分之三的人在急性發作時會吃止痛藥,但仍有近三成的人過去一年內曾因頭痛上急診,顯示病情控制不佳;而據醫師評估,四成的人都需要預防性用藥,但實際上僅7%的人用了藥,換言之,六分之五該用藥的人都未用藥。

台中澄清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謝良博指出,輕微偏頭痛或可用止痛藥控制,但若有下列情況之一:每個月發作2次以上,發作時間超過48小時,頭痛嚴重難以忍受,止痛藥效果不佳、使用次數過高、或有副作用,頭痛發作前的預兆時間長(如看到閃光、點線、暫時喪失視覺、感覺針刺或麻木),就應考慮預防用藥。

他說,目前有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劑、傳統及新一代神經穩定劑等五類藥物,可用於降低偏頭痛發作頻率、疼痛程度,雖未必能根治,但估計三分之一患者在用藥4到6個月後,可以停藥,待頭痛復發再用藥。

王署君則強調,偏頭痛成因不明,只知與遺傳有關,女性也較好發,但常有患者想找出原因,作遍各種檢查,最後仍不了了之;其實,偏頭痛即使不處理,也不致傷害腦部,只是生活非常困擾,憂鬱症(新聞、網站)發生率可能高出一般人3倍,因此患者還是應積極治療,緩解疼痛後,生活品質自可提升。


媒體評論:

藥物畢竟屬於非人體自己所製造與代謝的外來化學物質,雖然經過一定程序的動物試驗與人體臨床試驗,但是還是可能產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能夠不使用,最好還是避免。疼痛會造成神經反射,進而使血管與肌肉收縮,使得局部造成疼痛的發炎物質堆積,而出現問題,藥物治療又會引起副作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是從人體分佈的神經去治療關節肌腱的發炎部份,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這種新療法可以直接調整神經系統,進而使局部血流改善,流通的血流會帶來身體自然的抗發炎物質,不必靠止痛藥就可以輕易將發炎物質代謝掉,效果快而且沒有副作用。

台大醫學院博士 拉菲爾人本診所 黃忠信醫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