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記者戴安瑋/專題報導】
「就是因為手術成功才痛苦」,「要是沒有成功的話,現在不知有多好!」是什麼手術成功了,還會讓病人如墜痛苦的深淵,答案是交感神經手術。這個手術已被手汗症、多汗症患者稱為黑心手術、害人手術。
根據病友的估計,全台約有近20萬人是交感神經手術的受害者,他們原本可能只有手汗症、頭汗症,自從接受手術後,手、頭不再流汗,但乳頭以下汗如雨下。
沒流汗的地方像沙漠,乾燥無比、體溫常會往上飆,甚至高到40度,必須馬上沖涼降溫;流汗的地方則像沼澤,冰涼涼的,一天要換四、五次衣服。有人痛苦到罹患社會恐懼症,有人焦慮躁鬱到不行,今年5月就有人做完手術後自殺了。
最近有一群多汗症、手汗症病友發出吶喊,決定不再躲在黑暗角落,不再私底下批評與漫罵,決定站出來爭取權益。他們找上同病相連的台北市議會副議長李新,請李新幫忙討回公道,還在網路上廣發英雄帖,邀請病友共同成立「手汗症多汗症手術患者協會(暫訂)」,要求衛生署明令停止這類手術。
他們下個月拜訪衛生署長,除了希望立刻停止交感神經手術,研究重建方案,並協助病友解決兵役問題,受害病友心理輔導,以及認定殘障。
發起人之一的呂先生說,瑞典已禁止這項手術,挪威已立法一年最多只容許50個人做這種手術,在美國、英國則稱這個手術為「屠夫式手術」,不少病人控告醫生。但台灣只要上網打上手汗、多汗症查詢,就會出來一大串醫生的介紹,還大肆褒揚這個手術有多好,多有效果。
資料顯示,這個手術引進台灣已二十幾年,一年約做7千多人至1萬5千個人,後來雖逐年減少,93年做了5千多人,94 年2千多人,但他們估計,從民國70幾年開始到現在,台灣開刀人數仍居世界冠軍。
呂先生,是在23年前,因手汗症到榮總神經外科進行交感神經手術治療後,迄今幾乎足不出門,終年短袖短褲的,非必要絕不穿上長袖長褲。他說,這個手術就是成功才會痛苦。
手術是利用內視鏡,將健康的交感神經切斷,健康的神經切斷後引發的後遺症,總共有三十幾種,除了代償性出汗,有的還引發氣胸、體能變差、跑步會喘等。
加上為避免神經再生癒合,醫生還會予以燒灼,燒死神經。如今不但重建困難,也因內視鏡須穿過肺部,而有引發氣胸的可能。這個手術確實阻止了手汗症、頭汗症,但後來引發的代償性流汗,醫生都假裝沒看到。
去年他曾與一批病友到衛生署抗議,衛生署今年10月才聘請台北護理學院、奇美醫院針對全台病友進行滿意度調查。這遲來的正義,是病友們忍耐多年後,含哭爭取來的。
動交感神經手術 去年已設限
【聯合新聞網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部分手汗症患者接受「交感神經阻斷術」後,出現嚴重的代償性多汗後遺症,衛生署去年已宣布禁止未滿20歲者不可接受此項手術,並建議健保局(新聞、網站)對此手術採取嚴格的事先審查,以避免不必要手術。
另外,神經外科醫學會也完成「交感神經阻斷術」手術同意書,方便醫師在術前為病人詳述可能的併發症,病患在接受手術前,最好詳細閱讀,考慮是否接受此項手術治療。
衛生署醫事處長薛瑞元表示,目前不主張將此項手術改為自費,以免醫院為增加收入,反而鼓勵病患接受此手術。健保局也改採事前審查制度,避免病患接受不必要的手術。
薛瑞元說,雖然有些病友們強烈要求全面禁止這項手術,但「交感神經阻斷術」仍有其必要性,因此目前不會全面禁止。要求醫師必須詳細告知手術可能的後遺症。
媒體評論:
此類的手術是把汗腺割除,但實際不是割汗腺,而是割斷交感神經,這種手術之後會造成患者交感神經嚴重失調,雖然達成原患部可以無汗的效果,但同時間卻會造成其他多種因交感神經失調的可怕後遺症。神經調節療法藉由調控神經的反應度,使過度反應的神經統恢復正常藉由調整交感神經的興奮度來達成療效,可以讓出汗的部位的流汗量減少到比較正常的程度,降低生活上的困擾。
台大醫學院博士 拉菲爾人本診所 黃忠信醫師 |
|